刘和珍君的面纱之下

刘和珍君的面纱之下
2005-12-19 星期一(Monday) 多云

翻一篇比较乐观的文章,来自《华盛顿邮报》。该文从这次广州集体性事件发生后网络上的传播出发,用大量的事实来证明这样一个观点:尽管审查者们用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信息的传播,但是由于不断增加的成本以及网民们层出不穷的策略,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终将以审查者放弃告终。问题仅仅在于什么时候审查者放弃。
这个观点恰好跟Salon上的相反,后者的悲观所借用的证据其实与前者的乐观并无多大的不同。比如官方抓大放小的策略,比如外国公司和政府的合作,比如主要门户网站的自我审查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个论题上,重要的不是讨论论据,而是观点;不是辨析事实,而是态度。因为,我们站在十字路口上,无论往哪里走都有可能。
那么究竟该往哪里走呢?借用普罗提诺的一句话:最后的伟大的斗争等待着人类的灵魂。

Chinese Evade Censors To Discuss Police Assault

刘和珍君的面纱之下
中国网民绕开审查者的封锁,继续讨论警察袭击事件。消息隐蔽地在网上传播。
By Philip P. Pan
华盛顿邮报,12月17日

第一眼看去的时候,你会以为这是场针对一篇某位伟大作家写于80年前的文章的热烈讨论。但是当你仔细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在中国网络论坛上就该主题的讨论显得有点情绪化。
“纪念刘和珍君”,这是鲁迅写于1926年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当时在中国北京,军阀部队向示威者开枪,并杀死了鲁迅的一位学生。但是为何成千上万的人会在上周阅读这篇文章并把它贴在网络论坛上呢?
近距离观察之后你会找到答案,尽管这个答案对于中共而言并不和谐:那些网民正在用鲁迅评论1926年那场屠杀的文字作为借口来讨论一个当前的政治敏感事件——12月6日发生在广东东洲的警察向农村示威者开枪的事件。
自从枪击事件——目击者称有20名示威者被枪杀——发生之后的10天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试图封锁消息,禁止几乎所有的报纸和广播报道该事件,并命令主要网站审查所有提到该事件的文字。因此,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对该事件一无所知。
但很明显的是依然有许多中国人已经知晓了该暴力事件,并且正在寻找各种方式绕过政府的控制——比如email、短消息、博客和公共论坛——在网上传播和讨论该事件。
政府还是有足够的控制力来限制信息的传播,从而防止类似东洲枪击这样的事件转变为更大的公众反抗或者刺激更多的示威。但是网络却正在不断削弱中共统治的关键支柱——控制信息和公共舆论的能力。
“我是在7日知道这件事的。”一个公共论坛的用户周一这样写道,“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件事将会公开并受审判。让我们为村民们声援……并为死难者默哀。”
在凯迪社区,用户们洪水一般的贴子淹没了论坛。自枪击那天起,用户们共发表了超过3万条有关该事件的贴子。该网站在周日晚上删除了大多数,但是一个主管编辑被迫就此行为发了一个贴子恳求大家谅解。
“请大家理解,其它网站所不能做的,凯迪也同样不能做。”他向论坛的用户们这样写道,并许诺将把他们对枪击事件的愤怒传达给“有关当局”。
中共依靠私人网络公司来监督和审查他们自己的网站,如果他们不照办,就会被关闭。但如果这些公司的管理人员认为他们可以侥幸逃脱的话,就会故意拖拉,不按照政府的意思办。因为他们知道用户们会跑到审查较少的网站去。
即便是在凯迪上的有关文字都被清理掉后,用户们仍继续通过伪装他们的贴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某个版面,有超过140个贴子和诗贴在鲁迅的那篇文章之后,其中大多数都未直接指向冬洲的枪击事件,但谁都知道这些贴子的用意。
“几天前我听说了这事,但我并不感到震惊。我想这是因为我已经麻木了。”一个用户写道,“但是现在有这么多网上的朋友知道这事,和这些朋友在一起,我能够分享到悲伤与愤怒。”
另一个在凯迪论坛的贴子以“沉默的纪念”为题,吸引了3万个访问者。而在第三个贴子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们通过贴一个很短的贴子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新闻审查的抗议。例如:
“我知道。”
“他们不想让我知道,但我知道。”
“虽然我假装不知道,但我确实知道。”
“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并非是因为我们试图躲藏审查者,而是因为我们不想让他们删掉我们的贴子。”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者说,“事实上,他们可能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但是他们什么也不能做。因为谈论鲁迅并不是违法的。但这是一种形式的抗议。”
在其他中国的网络空间里,人们在一些较小的论坛——这些站点往往能够逃脱官方的审查——上发贴或者以在海外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往往相比大陆博客公司更少过滤——上写博客的方式来绕过审查。
著名四川博客王怡在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国上)上张贴了一封包括8个很有声望的异议分子签署的抗议冬洲事件的公开信,但是该信在12小时内就被删除了。
王继而贴出了这封信的标题——“关于广东杉尾市冬洲血案的声明”——以及该声明签署者的名单。可能是考虑到不得罪用户以及对失去市场份额的担心,博客中国的管理者决定让这个贴子留了下来。
“尽管我不能将整个声明贴出来,但是人们会发现这个文本不见了,并可以到其它地方找到它。”王说,“而且如果他们不知道枪击事件,现在他们也就可以寻找有关这一事件的信息了。”
然而你如果在中国主要的门户网站或者搜索引擎上寻找该事件消息,则可能会得到杂乱的结果。因为所有这些公司一般都配合政府的指示,过滤掉了那些被审查者称之为“有害信息”的内容。
例如,在周五北京,有人在新浪网上搜索“汕尾”,但是没有任何结果。在其他主要网站的搜索结果也一样,尽管百度提供了很少的相关结果,但是链接到的是对该事件的官方版本。该版本仅在广东的报纸上发表过。
如果在搜索栏中加上类似“枪击”、“镇压”之类的字眼,那么如果使用的是Google的话,会出现一些来自海外的更完整的报道链接。
在这些结果中,还有一些小论坛的身影,人们在那上面公开的讨论枪击事件。这些论坛包括“中关村”(一个很受欢迎的中国高新技术论坛);“百姓”(农业部下面一份不出名的杂志所建立的网站)以及“一见如故”(北京大学一塌糊涂站被关闭后建立的论坛)。
例如,在“中关村”上面的一个贴子起于王的公开信的简略版。然后跟着是一系列的用户们表达的震惊和难以置信——“这不会是真的!”——接着是寻求更多的信息——“如果你有照片,请贴出来!”——再接着是表达愤怒,对枪击案,也是对新闻审查。
“我已经贴了好几个网站,但是都被删了。”一个用户说,“这个网站是不是马上也要删了呢?”
工业部官员说政府把它的资源都集中在监控中国最大的那些网站,因此常常忽视这些迅速发展的小网站——相对而言它们建立和维护的成本较低。但是如果政府注意到有大量访问量前往一个有敏感内容的网站,那么它们常常会把它关闭。
例如,在周四晚上,成百上千有关枪击事件的贴子出现在“云湖”论坛——基于湖北省一个网络游戏公司的小型讨论区。周五晚,该站点就无法进入了。
所有这些网站上有关枪击事件的主要信息来源都是海外的中文新闻网站,包括香港和台湾的媒体,以及自由亚洲电台和英国BBC,还有许多由流亡的异议分子或者法论功分子开辟的站点。
官方试图屏蔽这些站点,而试图访问它们的大陆用户往往会得到系统错误信息。但是,根据提供代理服务器的公司数据,越来越普遍的自由软件正帮助数十万中国网民每天绕过防火墙访问这些站点。
根据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中国互联网计划的主任萧强(音译)所说,政府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财力、技术和人力资源来控制网络,包括雇佣网评员来发表贴子捍卫政府的立场和削弱批评。
“但是控制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当越来越多的人上网,压力不断在另一边增强。”他说,“问题在于,什么时候这个压力变得太大,成本变得太高?”
“我不认为他们能够无限期的维持对互联网的控制”,他补充说,“事情的发展不利于审查者们。”

Leave a comment